• 快乐侃家 10-23

    爸爸妈妈,今天是重阳节,一个思念亲人的日子!愿你们和姐姐在天堂无恙。

  • 快乐侃家 04-04

    今天清明,爸妈很想你们。 今年是2023年,今年四月我年满六十周岁,就要退休了。

  • 快乐侃家 01-21

    爸爸妈妈,今天过年了,我们都好,你们也都好吧?虽然我们已经习惯了没有你们的日子,因为你们走的太早了,可每当看到人家父母儿孙满堂时,我们就会想你们,想让你们也过上今天好日子! 愿你们和姐姐都安好!

  • 快乐侃家 01-16

    爸爸妈妈:你们的后人,第三代,第四代子孙情况:你们有三个外孙,老大启卓有一个儿子,老二启鹏有一个女儿,老三启猛也是一个女儿。你们大孙女儿小南有一个女儿,小孙女儿安琪也有一个女儿。 你们儿孙满堂了。

  • 快乐侃家 01-16

    愿天堂里没有病痛,没有吵闹,没有暴力,只有友爱,和谐,团圆。

  • 快乐侃家 01-16

    爸爸妈妈: 你们走了几十年了,你们的女儿也于2022年6月22日走了,想必现在你们已经在天堂团圆了。

发表追思留言
  • 清明时节忆父亲

    我是一个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人,闲下来的时候总是喜欢把身边的人或事写下来,或是写给自己看,或是拿到报上晒给大家看。可是翻遍我写过的经年不断的,长长短短的所谓文章,竟然没有一篇是写我父亲的,我从内心不想承认这是我有意为之,可是我知道这又千真万确就是我的有意为之。 转眼清明将至,我觉得是时候该说说我的父亲了。 哪怕再顽劣、再叛逆的孩子也都希望自己父亲的形象是光鲜的,美好的,慈祥的;可是父亲留在我心中的形象却多是冷酷的,暴戾的,与慈祥无关的。这样讲似乎是在说父亲的坏话,儿子说父亲的坏话总之是有心理障碍的;可是不这样记叙就有失客观了,于是我便不知道究竟应该怎么来说,于是这么多年来就一直没有说。 直到渐渐我已人到中年,也已经为人父亲许多年了,我的年龄也到了当年父亲的年龄,我也就有一些理解当年的父亲了,于是我才有勇气拿起笔来写写我的父亲。 父亲是个工人,是当时我们县里响当当的一个工厂的技术工人。在六、七十年代,工人可是那个时代的主人,是公认的领导阶级。 当年我们家租住在郊区一个农民的房子里,左邻右舍全是祖辈靠种地为生的农民,只有我们为数不多的几家男主人是工人,是因为在城里没有申请到公用住房,才到农村租房住的,当时这种情况很多。与周围的人家比起来,我在心中是有一些优越感的。 尽管我们没有自己的房子,过着租房度日的生活,可是我们吃的粮食却不是直接从场院里打完装到囤子里再拎到灶台上去的,而是在国家的粮店里凭“粮本”供应的,农民是没有“粮本”的。这一个小小的本本儿,就决定了我们与他们的不同,这就是城乡差别,我们是吃国家商品粮的工人阶级!而他们则是天天扛着锄头“土里刨食”的农民兄弟! 可是我心中的这点优越感只是偶尔闪现一下,这点可怜的优越感并没有给我的生活带来多少快乐,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人的阴影里,这个人就是我的父亲。 父亲喜欢喝酒(所以至今我对酒在骨子里都有一种很深的排斥感,偶尔看到喝得醉熏熏的人,仍然感到厌恶),他几乎每天都要喝酒,少年时期拎着酒瓶去给父亲买酒的情景,在我的记忆中有很深的印象。那时还没有现在遍地开花的个体小卖店,所以只能是到街里的烟酒一店去买,烟酒一店最南面那个屋是专门卖各种酱菜、腐乳、臭豆腐和白酒、酱油的,走到门前还没进屋就能闻到浓浓的咸咸的酱菜的香味。在柜台的中间并排放着两口大缸,一口缸里盛满白酒,另一口缸里盛满酱油,木板做成的缸盖板分成两扇,平时都是盖着的,有人来买酒时,卖货的阿姨就打开一扇缸盖板,从另一扇盖板上拿起带长把手的白瓷提搂(大的是一斤的,中的是半斤,小的是一两的),把漏斗插到瓶口里,把酒一提搂一提搂地装到瓶子里。 我当时就想什么时候这个缸里要是没有酒了,那该多好!父亲不喝酒了,也就能少发一些脾气,我们也就能多看到那个爱我们的父亲了。 喝完酒的父亲脾气特别的暴燥,说发火儿事先没有一点预兆,好好的天空说不准什么时候就突然阴云密布,雷鸣电闪,暴雨倾盆,我们就成了可怜的小草,在雷鸣电闪的恐怖气氛之间瑟瑟发抖。 我至今还记得那些个提心吊胆的夜晚。 那时我可能只有五、六岁,这个有些说不准了,每天晚上母亲做好了饭,我们都不敢吃,把饭菜放到锅里,一家人坐在炕上等父亲回来。 北方的冬季,天气特别的寒冷,而且天黑得很早,一过了下午四点多,天就完全黑下来了。 母亲、姐姐、哥哥和我,我们一家四口坐在屋内唯一有暖和气的土炕上,用棉被盖上腿和脚取暖,就这样等着父亲回来,一直这样等下去。我们心中既盼着父亲快点回来,又怕他回来,每个人都有点提心吊胆。 父亲不回来的时候,尽管我们有些饿,可是我和姐姐、哥哥还能自由地说点什么,我比姐姐小10岁,比哥哥小7岁,他们都哄着我,让着我。我经常缠着他们,让他们给我讲故事,他们就睡眼惺忪地随便讲点什么搪塞我。我听着听着听出来不对劲了,因为哥哥经常实在没有什么可讲的了,就闭着眼睛说:孙悟空去拉屎,拉完回来又去拉屎——,我就不干了,就哭着喊着让他重讲,他们就又接着编故事对付我。 就在我们都等得昏昏欲睡的时候,房门突然“砰”地一声响,父亲的自行车前轮把门撞开了,然后就是父亲带着酒气进了屋,进屋就骂人,不是没有人给他开门了,就是看谁不顺眼了,总之他骂人的理由张口就来,方便得很。 从父亲进屋开始,我们一家人都大气不敢出,走路说话都小心翼翼地,生怕会一个不小心惹祸上身。 因为我是家中最小的一个,所以我是得到过父亲疼爱的,我记得父亲高兴的时候,就会把我抱在怀里,一边叫着“老儿子”一边用他那长满胡子的下巴扎我,我知道他很喜欢我。 有一天,父亲回来的时候突然从后屁股口袋里掏出一把手枪,那是一把刷了黑油漆、用铸铁按一比一比例铸成的手枪,特别的沉重,我一只手都拿不动,要用两只手才能拿得起来。对这把手枪,我和哥哥都非常喜欢,我们玩了很多年,后来不知道弄到哪里去了。 受罪最多的还是母亲、姐姐和哥哥,他们被父亲骂的时候很多。母亲对父亲是非常害怕的,我头脑中没有母亲顶撞父亲的记忆,有的全是父亲对母亲的谩骂,母亲只是默默地承受,并不曾有过反抗和斗争的打算。她已经习惯于这种生活了,逆来顺受地领着我们几个孩子过着属于自己的日子。 哥哥姐姐受父亲的打骂最多,在我的记忆中经常有我们几个子女被父亲罚跪的场景闪现,因为我年龄小,所以哥哥姐姐被罚的时候多一些,我会少一些。至今我的记忆中还有父亲发火时咬牙的声音,那声音“格崩崩”地响,特别恐怖,让我们不寒而栗,是我们年少时可怕的梦魇。父亲经常说的话是,我只养你们到十八岁。当时我们的心中对父亲,只有恨,没有爱,我们经常想着如何离开这个家,如何摆脱父亲的暴力统治,根本不想让他养我们到十八岁,我们早已经受够了。 我曾经有过一个妹妹,比我小三岁,取名丽梅,是一个满头卷发的漂亮小姑娘,特别招人喜爱,可是在她五岁那年,因为出疹子夭折了,那一年是一九七一年。母亲受不了妹妹去世的打击,她患有心脏病,在妹妹去世的当年也抛下我们三个儿女撒手人寰,可怜的母亲去世时只有四十一岁,我依稀记得她的模样。那一年我只有八岁,姐姐十八,哥哥十五。 母亲一走,这个家对我们几个子女来说也就失去了最后的牵挂,再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于是哥哥、姐姐在几年中都先后离开了家,哥哥高中没读完就去了北安我舅舅家,后来在哪儿当兵转业参加了工作;姐姐去青年点住了,放假时宁愿到别人家借住,也不回自己的家。只留下了年龄还小的我和父亲在一起。 父亲的暴力无情地碾碎了一家人的亲情,一个完整的家终于支离破碎。家中只剩下了我和父亲,父亲身体又不好,他发脾气的时候逐渐少了,可是仍然有时对我使用暴力。记得有一次正值隆冬天气,他又动手打了我,我跑到外面菜窖里躲藏起来,晚上九点多时,父亲出来找我,一声声地叫着我的名字,声音中透着对我的担心和恳求,我的心在冬夜里悸动不已,眼中流出了委屈的泪水,但他的暴行让我耿耿于怀,我强忍着寒冷的浸袭不出来,我就想让他去担心,去后悔!直到后半夜,我实在冻得受不了,才悄悄地回到屋里,父亲没有闩房门,我知道他是在给我留门,可是我不敢进里屋,只是在外屋的灶台上蜷缩着,靠着灶台上的温度来暖着身子过了一夜,第二天早晨不等天亮就又急忙躲了出去。 由于那时我年龄小,还不太懂父母亲情是怎么回事,只凭直觉认识事物,所以当时我在心中憎恨过父亲,多次有过离开家的想法,想学我哥哥去北安找我舅舅,也几次去过火车站,可是由于不识得路线,不知道怎么坐火车,终没有成行。 后来父亲几次有病不能上班,我也几次休学照顾他,这时的父亲发脾气的时候就少多了。 在父亲去世的那一年,他的工作有了变动,从工厂调到农机校当老师,给学员讲拖拉机修理。我感到父亲的脾气有了改善,人也变得平和了许多,我清楚地记得他对我说,从现在起生活要节俭一点,攒下点钱,说我哥哥结婚时要用钱。此时姐姐已经出嫁,他开始惦记哥哥的婚姻之事,说明他对自己早年对子女的态度和伤害有了反思和认识,想要为子女做些什么补偿一下。 父亲对我的学习还是抱有很大希望的,他说要供我上大学。可是他这个愿望却没有机会实现,在我读初一的时候,他突然因脑溢血猝死于工作岗位上,终年四十九岁。 直到我接父亲的班进了工厂,我才一点点从同事的口中知道了自己父亲的一些事情。 父亲的技术很高,在绥佳线(即从绥化到佳木斯)上是相当有名的,在工厂里是无人可比的技术权威。有老师傅告诉我,厂里的哪台机器是我父亲主持革新的,大家对父亲的技术交口称赞。我父亲修东方红拖拉机,不用动手拆机器,只站在边上一听发动机声,就知道毛病出在哪里,只要照他说的去做就能手到病除,这手绝活好几个老师傅向我绘声绘色地讲过,说经常有很多来自庆安等周边外县的人慕名来请我父亲去给他们修车。我听了感到非常自豪。 在文化大革命中父亲以“反动技术权威”之名受到了冲击和批斗,他的脾气因此也一天天变坏。老师傅告诉我说:你爸每天上班不去车间,就拿着一张报纸在厂收发室炕上躺着看,谁也不敢惹他,因为技术上有什么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还得请他去,连厂长都要让他三分。 后来调他去农机校讲课,他上讲台不拿讲稿,边说边讲边在黑板上画图,讲得通俗易懂一气呵成,学员们反响非常好。这一时期父亲的情绪也慢慢地好了起来,脸上也渐渐有了红润和笑容。可惜的是父亲只在这个舒心的岗位上工作了几个月就突然去世了。去世前几天,他曾经和我说,我现在当老师了,不是工厂的工人了,要注意一点形象,要买一双皮鞋。这番话我至今仍然记得。 父亲是一个很爱学习的人,他几乎每天都要看书学习,在他的枕边堆满了厚厚的技术书籍和画图用的图板,有一个是曲型图版,外形像一只鸭子一样弯曲着,我第一次看到时感到十分新奇,他经常看书画图到深夜,直到去世之前从未停止。 我开始渐渐理解了父亲,理解了他在工厂的处境,理解了他的坏脾气,理解了他为什么天天借酒浇愁。我知道他是在受到批斗和工作极其不得志的情况下才迁怒于家庭,迁怒于我们子女的,那其实是他心中痛苦无处发泄的表现,他在巨大的压力下默默地承受着命运对他的不公和无情摧残。 因此我早已在心中含着眼泪与父亲握手言和了,并深深地为自己少年懵懂时期对他的怨恨和不敬而惭愧和懊悔,我知道他本是一个好父亲,只是命运的磨难让他变得冷酷和暴戾,而他和生活在那个年代的每一个普通人一样,即无力与命运抗争,更无法改变那个充满悲剧色彩的时代,所以他的性格因痛苦和无端的迫害而扭曲。 颇具才华的父亲命运多舛,夫妻感情、儿女亲情成了他不幸命运的殉葬品,因此他也成了一个悲情丈夫和悲情父亲。 写下了这篇文字后,我的心中没有出现期望中的如释重负,因为父亲的不幸让我的心绪无比沉重。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亲,我的父亲也是深深地爱着他的每一个孩子的,相信哥哥姐姐也会和我一样理解了我们的父亲,他们比我年长一些,可能早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 写于2011年清明节

    查看 删除 修改
  • 怀念

    时光荏苒,转眼间父亲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半个世纪左右了,他们的长女,我的姐姐也已经于2022年6月22日走了,终年70岁,哥哥和我也都过了花甲之年。 母亲在我心里,只有一个不是很清晰的印象,她略显消瘦,脸上是郁郁寡欢的,慈祥的样子。仅此而已,这就是亲爱的母亲留在我记忆里的全部。 父亲浓眉毛,戴着眼镜,严厉多于慈祥,喜欢喝酒。父亲很爱学习,他睡的火炕枕头边上摆满了书,都是农机技术方面的,几乎没有文学类的。等父亲去世后,我接班进了工厂,很多人和我说,你若是学了你父亲三分之一的技术,你这辈子就不愁没饭吃了。 我时常会想,如果父亲母亲还在多好,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一起好好的孝敬他们,给他们买那么多他们没见过更没吃过的好吃的东西,让他们住一住楼房,使用屋内卫生间,用上手机和微信,让他们也享受一番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幸福地安度晚年。 可惜,这个世界没有如果。 愿父亲母亲和姐姐在天堂安好!

    查看 删除 修改
个人信息
姓名:季福林     性别:男
出生日期: 1930-01-01
逝世日期: 1979-04-09
姓名:李文学     性别:女
出生日期: 1930-01-01
逝世日期: 1971-01-01
墓志铭:

一对平凡的夫妻,育有三个寻常的子女。他们生命短暂,却遍尝人间酸甜苦辣。

个人简介:

丈夫:季福林,好学,钻研,手不释卷;耿直,暴躁,命运多舛。职业生涯大部分时间在工厂工作,生命最后时段为机关单位技术教员。终年49岁。 妻子:李文学,无业,居家。贤妻,良母,丈夫和子女,便是她的整个世界。体弱多病,过早离世。终年41岁。

悼念馆

缅怀馆

季福林

1930~1979

李文学

1930~1971

微信扫描查看

随时随地寄托相思

[季福林纪念馆]

Ta的祭品预览图
去供奉祭品

请选择祭拜品

关闭
  • 灯蜡
  • 火贡
  • 美食
  • 鲜花
  • 花圈
  • 水果
  • 酒水
  • 蛋糕
  • 零食
  • 礼物
  • 服饰
  • 宠物
  • 家电
  • 房.车
  • 平安香

  • 超度灵魂

  • 鸿运当头香炉

  • 诵经念佛

  • 紫气东来香炉

  • 跪拜

  • 跪拜

  • 鞠躬

  • 鞠躬

  • 三宝香炉

  • 佛法无边

  • 祈福香炉

  • 想念

  • 金玉满堂香炉

  • 金色年华香炉

  • 三宝香炉

  • 飞黄腾达香炉

  • 富贵吉祥香炉

  • 招财貔貅香炉

  • 吉祥仙鹤香炉

  • 保佑子孙香炉

  • 子孙财运香

  • 莲华香

  • 招财进宝香

  • 缅怀祭奠香炉

  • 招财进宝香炉

  • 功德香炉

  • 荣华富贵香炉

  • 锦绣前程香炉

需支付:0纪念币
余额:充值
立即供奉
0.491752s